天合環境科技
聯系人:王經理
聯系電話:13276363312
客服QQ:2934797297
公司郵箱:2934797297@qq.com
公司地址: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光電路155號光電產業加速器(一期)
聯系人:王經理
聯系電話:13276363312
客服QQ:2934797297
公司郵箱:2934797297@qq.com
公司地址: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光電路155號光電產業加速器(一期)
1.整套設備主要由控制終端(主機)、余震監測儀、聲光報警器組成。
2.控制終端(主機):采用全彩液晶顯示屏,屏幕尺寸≥8英寸。▲
3.種操控方式,按鍵和觸摸式,具有拍照、錄像以及存儲功能,可顯示被監測物體,視頻畫面可放大、縮小。顯示屏可顯示各監測儀電量、角度震動實時數值、各監控儀與控制終端(主機)連接狀態、報警狀態。
4.支持北斗定位功能,可通過顯示屏顯示位置信息,具有報警閾值調節、報警音量調節、充電、各監控器報警信號及無線傳輸功能。
5.控制終端(主機)可與各監測儀實現聯動報警監控,可按照時間回放主機存儲的視頻、照片,回看照片時可通過左右滑動觸摸屏進行切換,并可縮放查看,回放視頻時可快進或快退。
6.彩色顯示屏可實時顯示位移震動等數字狀態,電量、余震監測儀(傾角監測器)編號、報警值、運行、連接狀態等內容。顯示屏對角線尺寸≥8.5cm,顯示顏色≥5種,分辨率≥320*480?!?/p>
7.具備智能管理云平臺:在平臺界面可查看設備的接入狀態、實時探測信息、設備工作狀態、電量信息等。平臺內置使用說明書,操作人員可通過平臺實時查看;具備一張圖顯示功能,可顯示設備位置,在線狀態,歸屬權限;可對接入設備進行編組,實現多種類多設備同屏實顯,可對設備歷史數據進行查閱。▲
8.監控值偏離設定值時,可自動報警,發出聲光報警信號,并可通過按鍵手動解除報警信號??刂平K端(主機)可與各余震監測儀(傾角監測器)實現聯動報警監控。
9.報警LED閃光燈數量:≥8顆。報警聲響強度≥110dB,報警聲可開啟和關閉。
10.報警閾值可根據需要調節,支持固定報警值和任意設定報警值兩種方式??赏ㄟ^快捷鍵設置7檔固定報警閥值0.5°、1.0°、2.6°、5.0°、8.0°、10.0°、20.0°,也可步進設置0.1°,可調節范圍:0.1-60°,任意刻度值連續可調。
11.設備之間均采用無線傳輸方式,通訊距離應≥600米(空曠無干擾地帶)▲
12可通過三維立體(360°),監測 X、Y、Z三軸顯示,分辨率0.01°。
13.余震監測儀測量精度≤0.1°。
14.余震監測儀(傾角監測器)最大監測距離≥100m(空曠無干擾地帶)。
15.具有一鍵搜尋功能,可使各路監控儀自動報警,反向定位監控儀位置?!?/p>
16.整套設備連續工作時間≥12h。
17.工作溫度:-25℃至60℃,貯存溫度:-40℃至70℃。
18.防護等級:IP67.▲
19. 投標時提供國家認可的省級(含)以上的第三方檢測報告(檢測報告具有CMA或CNAS標識),檢測報告體現以上帶“▲”項技術指標。
在智慧農業、環保監測、新能源場站等領域,小型太陽能監測站憑借“自供電、易部署、全場景適應”的優勢,正成為離網環境下數據采集的核心設備。然而,不規范的安裝可能導致發電量不足、數據偏差甚至設備損毀。給大家總結出小型太陽能監測站?4 步科學部署流程 + 12 條避坑要點,確保設備穩定運行,數據精準可靠。
工業廢水處理常因藥劑投加不合理、工藝調節滯后及設備運維低效等問題導致成本過高,而在線氨氮 pH 水質檢測儀通過實時精準的數據支撐,為優化治理流程提供了科學依據。設備可以通過監測廢水中氨氮和 pH 值的動態變化,精準反饋水質參數,幫助工作人員告別以往憑經驗粗放投加藥劑的模式,根據實際濃度合理調整用量,避免過量投放造成的浪費,同時結合水質酸堿度與藥劑反應效率的關聯,優化配比以提升處理效果。
打開水龍頭,水質渾濁有異味?燒開的水里總有白色沉淀?這是很多居民會遇到的問題,飲用水安全是民生關注的焦點,為此,自來水廠如何實時把控水質?關鍵在 “飲用水監測設備”!多參數水質分析儀,可以將看不見的污染風險轉化為可量化的安全預警,保障飲用水安全。
在智慧農業、環境監測等領域,七要素微型氣象儀是數據采集的關鍵設備。如何避開低質產品?認準精度、傳輸、耐用性三大核心指標,學會精準選購。
在信鴿競翔、肉鴿養殖及科研領域,準確判斷鴿子性別是諸多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。傳統鑒別方法耗時費力且準確性欠佳,鴿子性別檢測儀正重塑傳統養殖模式。該設備通過羽毛/血液樣本的DNA分析或羽毛微觀結構掃描,實現性別鑒定準確率99.9%,檢測速度較傳統翻肛法提升百倍,為養鴿行業解鎖了 5 大關鍵應用場景,成為推動養鴿產業發展的得力助手。
交通氣象站通過實時監測溫度、濕度、風速、降雨量、能見度等關鍵氣象參數,為交通管制提供三大核心支持。協同管理:與交警、路政、應急部門形成"監測-預警-響應"閉環